企业要想穿越周期、持续增长,必须“管未来”——而商业模式就是管未来的核心抓手。清晰回答“在哪里、是什么、有什么、缺什么、去哪里、干什么”这六个问题,能帮企业找准当下位置,锚定未来方向,落地增长动作。
一、在哪里:先做企业现状分析,看清起点
“在哪里”,是明确企业当下的真实处境——只有看清自己是谁、在哪条赛道、处于什么阶段,才能不盲目决策。
核心动作
从行业地位、业务结构、运营效率、财务健康度等维度,客观剖析企业现状。比如:
- 行业地位:是头部玩家(市场份额前3)、腰部跟随者(份额5%-10%),还是尾部挣扎者(份额不足3%)?
- 业务结构:主营产品贡献了80%营收,还是多业务分散、没有核心支柱?
- 运营效率:人均产值行业平均是50万/年,我们是30万还是80万?
- 财务健康度:现金流能支撑6个月还是24个月,净利润率是5%还是20%?
价值
不自我感动,不回避问题。某传统制造企业曾觉得自己实力不错,但现状分析后发现人均产值只有行业1/3、现金流只能撑3个月,这让他们痛下决心启动变革。
二、是什么:再做企业市场定位,锚定身份
“是什么”,是明确企业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、服务的客户、提供的价值——精准的市场定位,是吸引客户、区别对手的关键。
核心动作
回答三个问题:
- 服务谁?目标客户是一线城市年轻白领、下沉市场家庭用户,还是某垂直行业的企业客户?
- 提供啥?是卖低价基础产品、高端定制服务,还是一站式解决方案?
- 凭啥选?和竞品比,差异化是性价比、技术领先还是服务极致?
案例
某咖啡品牌早期定位服务都市打工人,提供高性价比、便捷获取的咖啡,凭借精准定位,在星巴克占高端、小众品牌分精品的市场中,杀出平价快消赛道,迅速开店破万。
三、有什么:盘点资源整合能力,摸清底牌
“有什么”,是盘点企业能调用的资源、具备的能力——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底气,决定了能做多大、能走多快。
核心动作
梳理内部资源+外部可整合资源:
- 内部资源:是否有核心技术专利、忠诚客户群、优秀管理团队、充足资金储备?
- 外部资源:能否对接行业龙头的供应链、联动知名机构的流量、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?
价值
把隐藏的牌打出来。某科创企业有顶尖的算法技术(内部资源),又整合了高校实验室的测试资源(外部资源),于是聚焦AI医疗影像,快速推出行业领先的产品,拿到亿元融资。
四、缺什么:诊断企业管理短板,找准缺口
“缺什么”,是坦诚面对企业的不足与短板——只有补好缺口,才能筑牢发展根基。
核心动作
从组织管理、人才结构、技术储备、数字化能力等方面找短板。比如:
- 组织管理:是层级臃肿(决策要走3个月),还是扁平灵活(一周能落地新策略)?
- 人才结构:核心岗位(如研发、营销)是人才饱和,还是严重缺人?
- 技术储备:未来3年的核心技术,我们已经掌握还是完全空白?
- 数字化能力:是全流程数字化(从获客到生产),还是只有财务环节在线化?
案例
某零售企业有上千家门店、千万级会员,但缺数字化运营能力——门店还靠人工统计销量,会员只在微信里躺平。后来补数字化短板,上线智能选品系统、会员精准营销体系,营收同比增长40%。
五、去哪里:制定未来发展规划,锚定方向
“去哪里”,是明确企业未来3-5年要达到的目标、进入的领域、成为的样子——清晰的发展规划,是凝聚团队、指引资源投放的北极星。
核心动作
设定阶段性目标,并锚定增长逻辑。比如:
- 目标设定:3年后,市场份额从10%涨到30%,营收从5亿到20亿,进入新的海外市场;
- 增长逻辑:是靠现有业务提效(比如人均产值从50万到80万),还是靠新业务破局(比如孵化新品牌、开拓新赛道)?
价值
让未来不再模糊。某新能源企业规划5年内成为全球TOP5光伏组件供应商,并明确增长逻辑是技术降本+全球渠道扩张,这让团队知道往哪使劲,投资者也愿意押注。
六、干什么:落地具体执行计划,把规划变成结果
“干什么”,是把未来发展规划拆解成可落地的行动步骤、责任人和时间节点——再宏伟的规划,不落地都是空中楼阁。
核心动作
以“去哪里”的目标为牵引,倒推“现在要做什么”。比如:
- 若目标是“3年营收从5亿到20亿”,且增长逻辑是“现有业务提效+新业务拓展”,那要拆解:
- 现有业务:“下季度完成‘生产流程优化’,让人均产值提升10%;半年内完成‘核心产品迭代’,把客单价提高20%”;
- 新业务:“3个月内组建‘新业务团队’,6个月内推出‘首款新赛道产品’,1年内实现‘新业务营收破1亿’”;
- 同时,明确“每个动作的责任人(谁来做)、时间节点(什么时候做完)、资源支持(需要什么人/钱/技术)”。
案例
某 SaaS 企业规划“3年成为行业头部”,拆解执行计划:
- 产品端:“张工牵头,Q3 完成‘核心功能迭代’,对接 3 家行业标杆客户测试”;
- 营销端:“李经理负责,Q4 搭建‘内容营销体系’,每月产出 10 篇行业深度文章,带来 500 条有效线索”;
- 客户成功端:“王主管牵头,Q2 优化‘服务 SOP’,把客户续费率从 70% 提到 85%”。
通过清晰的执行计划,企业1年就提前完成了“中期营收目标”。
结语:商业模式,是企业的“成长导航仪”
从“在哪里”看清起点,到“是什么”锚定身份,再到“有什么”摸清底牌、“缺什么”找准缺口、“去哪里”锚定方向、“干什么”落地行动,这六个问题串联起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。企业完善好这“六点”,才能在复杂商业环境中,走得稳、走得远。